| |
| 改版 公告 |
| 2019(1):4 [摘要(1456)] [PDF 668.46 K (755)] |
| |
| 博物馆线上线下数字展示技术应用情况研究 |
| 曲云鹏,任鹏,于文博,胡卉 |
| 2019(1):5-14 [摘要(2104)] [PDF 8.74 M (1343)] |
| |
| 自然博物馆标本数字化建设——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 |
| 吴倩倩,李必成,石亚亚,师瑞萍,单鹍,张云飞 |
| 2019(1):15-19 [摘要(2023)] [PDF 3.99 M (1435)] |
| |
| 数字化时代科普文创产品的设计与传播研究 |
| 周荣庭,周宏远 |
| 2019(1):20-26 [摘要(2350)] [PDF 9.05 M (1298)] |
| |
| 美国数字化自然历史藏品在STEM本科教育中的应用 |
| 杜辉 |
| 2019(1):27-34 [摘要(1949)] [PDF 4.78 M (1336)] |
| |
| 新媒体时代博物馆传播的多元化需求与对策 |
| 徐昳昀 |
| 2019(1):35-42 [摘要(2264)] [PDF 5.72 M (2212)] |
| |
| 基于展品资源,引进STEM教育理念,对接课标——科技馆“馆校结合”项目开发的思考与实践 |
| 周文婷 |
| 2019(1):43-48 [摘要(2351)] [PDF 4.42 M (1025)] |
| |
| “乐高飞轮车与惯性”教育活动教案——基于5E教学模式的教育项目设计 |
| 董金妮 |
| 2019(1):49-56 [摘要(2563)] [PDF 5.17 M (1339)] |
| |
| 情境教学法在科普剧场剧目设计中的应用——上海科技馆“相对论剧场”更新改造的实践与思考 |
| 熊世琛,吴晓雷 |
| 2019(1):57-61 [摘要(2013)] [PDF 4.05 M (1023)] |
| |
| 站在科技、文化、艺术的交汇点——“榫卯的魅力”主题展览策展记 |
| 张瑶,陈康 |
| 2019(1):62-67 [摘要(2370)] [PDF 10.02 M (1011)] |
| |
| “天生建筑师”互动诠释活动教案 |
| 朱峤,朱莹,娄悠猷 |
| 2019(1):68-72 [摘要(2190)] [PDF 4.95 M (1591)] |
| |
| “参与式博物馆”之“参与”的理论与模式——《参与式博物馆:迈入博物馆20时代》书评 |
| 费扬 |
| 2019(1):73-77 [摘要(2587)] [PDF 3.70 M (1294)] |
| |
| 我国科技馆开发短期展览的早期探索——中国科技馆“青春期教育展览”回顾 |
| 伍振家 |
| 2019(1):78-82 [摘要(1711)] [PDF 3.57 M (784)] |
| |